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高質量發展需轉變傳統調控思維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近日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

當前的政策思路,應該從傳統的圍繞“物”去找項目的老套路中跳出來,轉向以“人”為中心,圍繞“人”去找項目,包括人的技能、人的健康、人的流動等方面,通過一攬子政策方案,把人的潛在需求挖掘出來。這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

具體來說,為應對居民就業壓力,特別是大學生、低技能工人等特殊群體就業不充分的問題,應積極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對失業者、待業者開展針對性培訓。可考慮通過發放培訓券、創業券等方式來替代傳統的消費券,從長期來說,這更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本積累與提升。另外,政府的調控政策還需圍繞人的健康做文章。疫情沖擊,暴露出我國健康管理以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還存在諸多短板。我們要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質,這也是加快人力資本積累的重要內容。最后,宏觀調控政策還需圍繞人的流動做文章。要從傳統的“四面開花、廣鋪攤子”轉為聚焦中心城市、城市群來考慮問題。當前,我國的城鎮化尚未完成,大量農村人口遷入城市,但他們享受的公共服務是不均等的,無法真正做到“人到哪兒,公共服務就提供到哪兒”。

總之,宏觀政策從這些方面下功夫,有利于促進社會平等和機會公平,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創造條件。如果群體性能力差距過大,在起點上就無法實現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就會形成顯著收入差距,從而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構成威脅。并且,這種因能力鴻溝造成的分配差距,是難以依靠政府的再分配工具來縮小的。因此,我國經濟保持韌性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必須緊緊依靠高質量的人力資本以及能力鴻溝的有效縮小來支撐,這應該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冬梅 整理)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