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雙減”之后,謹防以“新家政”之名行教培之實

據9月7日《南方都市報》報道,隨著“雙減”政策出臺,打著“新家政”名義的住家教師概念悄然興起。有中介機構一方面將住家教師包裝成“新家政”,另一方面解釋說他們與一般的家政人員不同,不負責家務做飯,只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其中明確要求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雙減”政策出臺后,不少教育培訓機構停了周末和假期輔導班,但一些變通的方法隨之而來。比如,將學科類培優課程從周末挪到周中,周末安排科學、編程類課程;培訓班老師改頭換面,打著“新家政”名義成為住家教師,等等。

“新家政”與普通家政有所不同,是經過包裝的“家庭教師”。住家教師需要從早到晚陪伴雇主的孩子,專職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責任大、時間長,工資自然不菲,也因此吸引大批教培人員趨之若鶩。不少家長在校外培訓課程時間的變動之下,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家教。“新家政”市場日趨火爆。

某種角度上說,“新家政”是一些人為了規避政策監管,而將學科類培訓轉入家庭來開展,這當中潛藏著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對住家教師來說,有工作時間長、缺乏勞動保障等職業風險;對雇主而言,花大價錢將孩子的教育交給一個新興而又尚無規范的“新家政”,安全、教育質量、性價比等都不夠明朗。

在校外培訓被大面積叫停的背景下,一些有財力的家庭自然可以選擇聘請家教來為孩子培優,但必須厘清的是,不能讓教培機構通過如此“調包”熱炒“新家政”,消解“雙減”的落實效果,甚至擾亂市場秩序,引發新的教育焦慮。

對于學科類培訓可能變得更加隱蔽、以各種不易察覺的形式開展等情況,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具體的指導意見,下一步或將出臺針對性舉措,指導各地查處和糾偏。

教育是一門科學。“雙減”政策并非簡單的調整學校作息時間,也不僅僅是給學生減負,其最終目標是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雙減”關系到教育領域的諸多問題,一些頑疾也會以不同方式影響甚至阻礙新政落地,對此,人們應該理性看待,有關部門應有預判、有準備、有應對。

進而言之,教育評價改革包括考試改革、招生改革和考試招生管理體制改革等層面。如果高考、中考的單一評價標準依然發揮重要作用,唯分數論的“土壤”便難以消除,各種變通之法便可能會層出不窮。

欲使“雙減”政策落到實處,還需審慎應對,統籌安排,出臺更具針對性的細則,真正發揮學校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當然,還要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形成減負共識。多管齊下,徐徐圖之,方能完成這項艱巨任務。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