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碳中和征程中的中國智慧

今日,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1中國清潔能源科技資本峰會”將在京召開。這是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專業媒體優勢,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一次重要嘗試。

去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確立“雙碳”目標,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給支撐著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運轉的中國能源產業,出了一道世紀命題。

2020年,煤炭、石油、天然氣二氧化碳排放超過了全國總量的90%。其中,僅煤炭消費一項產生的碳排放就占到了67.4%。

解決碳排放問題的關鍵是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包括嚴控煤炭消費增長、逐步減少煤炭消費。但煤炭是傳統意義上中國最具優勢的能源。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較十年前降低了13.4個百分點,但仍高達56.8%,占同期全球煤炭消費的54.33%。

可以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煤電、火電仍是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而人們期待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并非觸手可及。

作為間歇式能源,風電、光伏發電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百余年來,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幅度并不盡如人意,大規模利用也受到稀有金屬供給的制約;可再生能源制氫、氫燃料電池等氫能應用尚處起步階段,制、儲、運等諸多瓶頸有待突破……事實上,迄今為止,人類尚未尋找到一種堪稱完美的能源形式。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須立足國情、科學規劃、步步為營,歸根結底要依靠科技進步。不單是某項技術的“一花獨放”,而是全社會、各領域科技創新的“百花齊放”。

科技進步沒有捷徑,更不存在所謂的“顛覆”。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中國能源產業創新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聚沙成塔、攻堅克難,才使得中國在提出“雙碳”目標時更有底氣。

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間,我國能源消費以年均3%的增速支撐起中國GDP年均約11.5%的增長,實現了從47.3萬億元到101.6萬億元的飛躍。

也是這十年,我國供電標準煤耗下降了23.5克/千瓦時;電網全國線損率降低了0.9個百分點至5.62%;風電、光伏度電成本分別下降了40%、80%;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從13%上升到24.3%……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在穩步擴大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的同時,從全局著眼,通過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等,著力提升能源清潔利用水平和電力系統運行效率,為儲能等新興產業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今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首批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這是我國為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

此外,面對各地在“減碳”進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及時糾正運動式“減碳”。國家發改委也強調,推進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必須“堅持能效優先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結合”原則。

2020年1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協同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制度環境,鼓勵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發展。

從曾經的“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到今天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鼓勵多種技術路線并行”,標志著更加貼近多元化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的產業管理理念,將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真正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而這正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世界實現“碳中和”,我們提出的中國方案,貢獻的中國智慧!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