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1中關村論壇火熱進行,智慧激蕩,精彩紛呈。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致辭,為加強全球科技創新協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致辭,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關懷,為首都北京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對全市上下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們一定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致辭精神上來,瞄準國際一流,深化國際合作,努力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北京力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今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科技創新的角色越來越關鍵,擔當的分量越來越重要。就我國而言,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但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在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大背景下,要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只有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只有進一步夯實創新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才能使國內大循環活力更加強勁,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科技向善,合作共贏。縱觀人類歷史,很多科技創新成果都是在開放、交流、合作的環境中培育出來,進而造福世界的。這也從客觀上決定了,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決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在開放合作中加強自主創新。這些年來,面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問題,緊扣人類生產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作。不論是積極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中國發現”、共用“中國資源”,還是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中國擔當”“中國貢獻”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認可。本次中關村論壇,更是匯集了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位外籍頂級科學家、知名科研組織代表、知名企業家和投資人,一次次前沿碰撞,一場場思想盛宴,本身就是開放中國的生動縮影。
放眼未來,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其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隨著我國科技實力逐步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開放合作的需要也越來越高。從世界范圍看,主要的科技創新高地,往往也是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學術交流活躍的地方。通過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國際間科技創新資源的互補共享,更好地整合優化全球科技資源和要素,還可以充分利用各國的比較優勢,降低科技創新的成本和風險,提高創新效率和水平。首都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尤須在造環境、搭平臺、聚人才、接任務、出成果方面率先出征、走在前列,使豐沛科技資源中的創新潛力最大限度激發出來。
獨行快,眾行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為解決和應對全球性發展難題和挑戰提供了新路徑。新的起點上,讓我們共同擎舉科技創新的火把,為人類發展賦能、為共同前行助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