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專題報道】秦州環衛女神張保蘭: 喚醒城市的人
新天水記者 馬凱
3月5日凌晨3點,春寒正勝,已近六旬的張保蘭已經像往常一樣準時起床,秦州區張家溝半山腰上十平方米的出租屋,就是張保蘭的“家”。雖然工作辛苦、生活環境簡陋,個性開朗的她卻是鄰居們眼中的“熱心大姐”。
簡單洗漱之后,張保蘭穿上環衛工的外套,順手帶上了鄰居門前準備扔掉的垃圾,便匆匆忙忙出了院子大門,她要趕在4點前到達工作崗位,開始一天的工作。
張保蘭是秦州區藉口鎮人,90年代初進城踏入環衛行業,一干便是三十年,她將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給了笤帚和馬路,從市三中到綠色市場,從龍城廣場到青年路,張保蘭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暮去朝來,城市越來越美、越來越凈,而張保蘭卻添了許多皺紋。
凌晨4時的城市街頭,寂然無聲,只有少量的車輛呼嘯而過,漆黑的夜幕下看不到幾個行人。記者剛到青年南路路口,就聽見了“唰唰!”“唰唰!”的掃地聲。在黃色的燈光下,張保蘭在“轄區”熟練地揮動著手中的掃帚,清掃經過的每一寸路面。從主干道到道路兩側,從人行道到綠化帶,每一處都認真清掃,不放過任何一個小角落。當人們還在被窩里做著香甜的美夢時,城市的疲倦、骯臟被張保蘭和她的工友一點一點掃去,伴隨著微露的晨光,重新煥發出干凈整潔的嶄新容顏。
張保蘭是個“閑不住”的人,有時候自己的路段打掃完畢,還要去工友的地段幫忙掃一會。尤其在疫情期間,每當結束一早上的勞作,她總是背起一大壺消毒液,走街串巷,義務當起了消殺員。張保蘭的熱心,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去年,她被評為秦州區勞模,當戴著大紅花站在頒獎臺上時,張保蘭卻有些困惑,總覺得自己受之有愧,然而,她自己都沒意識到,她的熱心已經融到骨子里了,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前些年,和張保蘭相濡以沫四十年的丈夫因病去世,當張保蘭獨自流淚、不知所措時,張家溝村的人都在幫忙殮葬,并給提供了墓地。這些年,張保蘭省吃儉用,終于還清了丈夫看病時欠的債,如今面對新生活,張保蘭多了幾分信心。“我過得不如人,但是這里是個有人情味的地方,大家把我當自己村里的一樣,讓人心里暖和。”說話間,張保蘭紅了眼圈。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