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使呼麗萍深夜進行防霜凍科學試驗
4月1日,天水市氣象局發布霜凍預警信息:4月2日凌晨我市部分區域將有霜凍……
獲知這個重要預報的秦州區科普大使、天水師院呼麗萍教授為了不錯過這次做試驗的機會,立即和她的團隊成員決定晚上住到基地,將計劃好的幾項增溫實驗親自做一遍。經過一天的緊張準備,試驗得以順利進行,大家雖然一夜沒合眼,但確實獲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數據,這給團隊提出實際、實用、實效的霜凍害防災減災技術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第一手資料。
據了解,呼麗萍從事大櫻桃栽培研究已有20多年。一年中,她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外,有多一半時間“泡”在田間地頭搞技術研發,給果農實地培訓、示范指導。她為大櫻桃生產傾注了大量的汗水與心血,也為果農增收提供了科學方法,許多果農親切地稱她為“財神爺”。
大櫻桃是秦州區新興高效果品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引進栽培,2001年開始規模化發展,目前已逐步壯大為全區最具發展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截至2020年底,秦州區大櫻桃栽植面積已達8.7萬畝,年產量4萬噸,產值近8億元。如今,大櫻桃已真正成為秦州果農的“搖錢樹”。
然而,霜凍始終是制約西北大櫻桃產業高效發展的瓶頸,研究大櫻桃防災減災技術是近年來甘肅大櫻桃技術創心中心和團隊人員重點研究的方向之一。為了獲得有科學依據的數據,不失時機做好試驗是提出可行技術的前題。“這次預警信息很及時很重要,我們團隊經過一晚上的試驗,獲取了非常有價值的實驗數據,對防霜凍很有幫助。”呼麗萍自信地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