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12”在中國意味著一個循環,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也站在了回歸與新生的關鍵節點上,本屆北影節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首次舉辦了“中國·北京電影之夜”活動。8月15日,雁棲湖畔的會展中心內流光溢彩,輝映著北京美麗的夜空,“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以電影之名匯聚了百余位嘉賓,打造了一場交流互通、佳作薈萃、星光熠熠的中國影視聚會,給全球電影從業者和愛好者注入了一支強心劑,讓世界電影在此刻步入了“北京時間”。
“中國·北京電影之夜”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邀請了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組委會副主席、秘書長余俊生及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本屆“天壇獎”入圍國片劇組、新片推介劇組、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專家委員會成員、影視行業企業、演員、媒體們一同出席,為嘉賓們提供了一個輕松有氛圍的交流溝通環境,以光影傳情,凝心聚力、共創未來,充分展示了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包容創新與時尚朝氣。
正如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組委會副主席、秘書長余俊生在致辭中表示:“我們相信,一屆又一屆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將為電影強國建設和文化中心建設注入新動力,做出新貢獻”。
匠人齊聚,“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見面
電影節就如同電影人的港灣,各方人士利用這個機會交流感受,相互學習、汲取營養。本屆“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中國著名演員李雪健,以及國際評獎委員會成員中國導演郭帆,英國導演柯文思,中國演員、導演、編劇秦海璐和中國導演、演員吳京也一起亮相“中國·北京電影之夜”。
評委們分享了對評審工作的感受,講述對電影行業的深刻理解,令在場嘉賓受益匪淺,也體現了北影節為電影人提供的“藝術不分國界”的精神紐帶。這不僅對于電影創作的靈感和創意是一種積極推動,也是在充分地傳播“中國自信”和“中國聲音”。
驅動創新,《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藍皮書》隆重發布
經過高端起步、跨越提升、與國際接軌的發展歷程后,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一張亮眼名片,為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新活力。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曾祥敏在“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上公布的《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藍皮書》,收錄第十一屆北影節活動盛況,整理保存了完整數據,盤點歸納了電影節的珍貴時刻。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藍皮書》的發布,既是對北京國際電影節發展歷程的梳理,也是在理性探尋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提升“北京國際電影節”品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時代能量,“天壇獎”入圍國片推介、新片推介
中國電影新力量正在不斷綻放,“中國敘事”在影視領域不斷創新,“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上,進行了“天壇獎”入圍國片推介以及新片推介。
本屆北影節“天壇獎”,華語入圍影片有四部?!逗5谋M頭是草原》由爾冬升執導,陳寶國、馬蘇、阿云嘎、王鏘、丁程鑫主演,影片根據“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全景式再現了60年前那一段永遠鐫刻在歷史豐碑之上、流淌著民族大愛的共和國往事。爾冬升將鏡頭對準生活中的平凡個體,以細膩筆觸捕捉人物內心情感,描繪出一幅感動人心的歷史畫卷。劇組主創馬蘇、羅意淳等人也來到現場分享了拍攝的幕后故事。
電影《回西藏》由陳國星、拉華加執導,根據真實人物改編,通過主人公老孔和久美的故事,呈現出漢藏兩個民族之間的思維和文化的碰撞及融合。雖然這部電影拍攝環境異常艱苦,有一半的戲都是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場地完成,但該片出品人沈武鋼信心十足,現場表示這支年輕團隊非常優秀,“這部電影不會讓大家失望”。
電影《追月》由喬梁導演,袁文康、何賽飛等主演,電影以獨特的越劇舞臺、故鄉小城、舞臺劇情景回憶三個時空交織,講述了何賽飛飾演越劇名角戚老師在個人事業、家庭生活中的抉擇,以及隨之而來的,復雜的親情與本能的愛。
電影《媽媽!》由楊荔鈉導演,尹露監制,吳彥姝、奚美娟領銜主演。影片聚焦國產電影少見的老年題材,講述85歲的媽媽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親情故事。“它除了有人文關懷之外,還是一部和愛有關、和母親有關,是一首生命之歌的電影”,導演楊荔鈉如是說。
新片推介劇組《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由中國青年報社等單位發起,該片講述了三個時期三段青年人的故事,將個體理想融入時代發展洪流,用滿腔熱血譜寫青春之歌。“我相信我們這部電影,可以給新一代的年輕人樹立好的榜樣。”在劇組主創代表邢昭林、邢菲的推介下,現場也燃起熱血之情。
合家歡動畫電影《功夫山羊》講述了奇幻森林中的三只小山羊,在學習中國功夫時,與因吃素食而疲憊不堪的餓狼,展開斗智斗勇和幽默冒險的故事。
這些融合了時代精神和多元風格的電影,證明中國電影市場主體、創作者、觀眾群體已日趨成熟,優秀國產電影作品不斷創造口碑佳績,生動的“中國故事”彰顯了更豐富的家國情懷。
開拓未來,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及表彰
中國電影產業的繁榮要靠眾多電影人和電影公司的共同努力,“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上,進行了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的七項榮譽公布及表彰,對本年度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幕后英雄和中堅力量予以肯定。
為更廣泛傾聽業界聲音,真正做到企業與市場共同成長,合作共贏,“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邀約業界大咖組成了專家委員會,他們是: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原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擔任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文化產業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波,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建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城市影院分會會長林民杰,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以及組委會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崔巖擔任專家委員。
在這場盛事中,專家委員會主席張丕民為大家揭曉了推選規則,頒獎嘉賓張光北、吳中天、張藍心、郭曉東、龔蓓苾、齊溪也與專家委員們一起為獲得榮譽的企業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的五位顧問也一一亮相。
其中,推選榮譽結果為:年度投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融資企業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年度制片企業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度營銷企業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年度發行企業上海淘票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年度院線企業橫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年度企業網絡電影企業北京淘夢影業有限公司。
該項推選和表彰,不僅樹立了行業風向標,打造北京國際電影節在電影和金融領域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更推動電影產業向規范化、產業化、規?;透哔|量發展的新階段邁進,為首都文化中心建設和文化強國建設貢獻電影力量。
把握機遇,同心篤行,北京國際電影節承載的是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共美氣度與兼濟胸懷,是中國電影人努力奮斗、銳意進取,邁向電影強國的動人縮影。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北京電影之夜”在一片華彩中落下帷幕,打造了一場令人難忘的光影盛事,體現了北影節深深把握首都城市功能戰略定位,助力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提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水平的國際性和專業性,呈現了中國電影的韌勁和勇氣,昂揚與希望,為黨的二十大獻上一份真誠的厚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