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科普大使:
農技專家到田間 服務群眾促增收
“科學施肥氮磷配合,根據土壤供肥水平、玉米需肥規律和產量指標來確定合理的氮、磷、鉀施用量。玉米是一種喜鋅作物,每667平方米應施用1至1.5KG鋅肥。在施用底肥時,磷肥全部作為底肥,60%氮肥做底肥,40%氮肥做追肥,鋅肥可用來拌種”。9月7日,一堂別開生面的田間管理技術培訓活動正在秦嶺鎮竹林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進行。
為了提高種植戶積極性,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秦州區科協聯合秦州區農廣校,邀請秦州區科普大使、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楊建太,組織我區合作社負責人100余人,再次來到秦嶺鎮竹林村開展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培訓采取室內教學與室外現場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在室內,學員們對實用技術進行了理論學習,室外的現場觀摩則增加了學員們的直觀感受。楊建太從套種技術要領、病蟲害防治、農藥配制等方面作了詳細解講,并回答了學員們的咨詢。
據了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基于農作物傳統間套作創新發展而來,這種復合種植的技術模式集高效輪作、綠色增收、提質增效“三位于一體”,能充分發揮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條件、提升土壤地力,可以實現“一田雙收、穩糧增豆”的優勢。
“通過本次培訓,大大提升了我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認識,消除了我之前的疑慮,增強了我進一步擴大種植的信心和積極性,打算明年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我村更多的農戶共同致富”,竹林村竹韻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