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為指路女孩連寄5年特產:她就像孫女一樣
這是一個關于感恩的故事。
2018年,在北京地鐵上,二十來歲的山西姑娘賈永婷碰到了一位問路的七旬老人,隨即熱心幫忙。半個月后,她收到了老人從家鄉寄來的特產石榴、香梨。
2018年至今,老人不間斷地每年給賈永婷寄特產,賈永婷也經常和老人及其家人聯系。這一段特別的緣分,讓老人多了個孫女,讓兩個陌生的家庭變成了親人。
賈永婷和孫宏證(化名)家人合影
一次偶然的相遇
那次相遇,是在2018年9月的一天。
賈永婷回憶,那天她下班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在北京地鐵5號線的地鐵站,一位白發老人正在問路。這位老人獨自出行,年紀很大,手上拿著一個老人手機。
經詢問,老人的目的地正好跟她在同一站,賈永婷便讓老人跟她一起下車。
一路上賈永婷與老人聊天,得知老人是一個人從山東煙臺來北京,對路況并不熟悉,而且當天晚上,老人還沒有找到住處。車上,也有不少乘客幫老人想辦法。
“當時正好有一個年輕男乘客是老人的山東老鄉,所以就讓老人到他家暫住一晚。”臨走時,賈永婷將自己身上的100多元現金塞給老人,同時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并囑咐老人如果第二天有什么困難,可以隨時聯系她。
后來,老人一直沒有聯系自己,賈永婷也就沒多想這件事了。
不過,半個月之后,賈永婷接到了老爺爺打來的電話,詢問她的地址,想給她寄點家鄉特產。
“我不想麻煩老人,當時就拒絕了。”賈永婷說,老人連續打了十幾個電話,執意要表示感謝。實在沒辦法,賈永婷留下了她的地址。
2018年10月9日,賈永婷收到了老人寄來的石榴和香梨。打開包裝箱,有老人手寫的祝福。賈永婷也看到了老人落款的名字:孫宏證(化名)。
表達感謝的信件
持續5年的感恩
賈永婷是山西人,在北京工作多年,如今在長沙定居。
從2018年遇到孫爺爺至今,已經過去了4年,她每年都會收到幾波老人寄來的特產。
夏天,她會收到幾箱應季的櫻桃,秋天收到飽滿甜美的石榴,而在年底,老人還會給她寄一蛇皮袋自家地里的花生。
賈永婷收到的土特產
除此之外,老人離開北京回到煙臺后,經常給賈永婷發來表示感謝的短信。
“他不會用手機編輯短信,就用紙寫幾句話,然后跑到營業廳,讓工作人員按照信紙上的文字編輯好之后,發給我。”賈永婷說,在短信中,老人表示很相信緣分,也感謝她在當天的幫助,說要報答她,也邀請她到煙臺家里做客。
2019年國慶節,賈永婷趁著節假日去到山東煙臺看望老人,受到了熱情招待。
“他們一早去買了當地的各種海鮮,然后中午就到孫爺爺兒子開的飯館,跟他一家人吃了飯。”賈永婷不想打擾老人太久,第二天就離開了。
在煙臺,賈永婷在當地給老人買了不少吃的東西;臨走時,孫爺爺還有當地村干部又給她裝了一些花生等當地特產,讓她帶回去。
這幾年逢年過節,賈永婷看直播時,發現有什么好吃的,也會買點給孫爺爺寄過去,“現在就經常相互關懷,互相關心,感覺很好。”
今年十一過后,賈永婷再次收到了孫爺爺寄過來的石榴,感觸特別深,遂在社交平臺發布了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孫宏證購買的海鮮
報恩一直在延續
“我覺得我這輩子遇到了好人,就得感謝。”
10月18日,極目新聞記者聯系上今年已經81歲高齡的孫宏證。孫宏證回憶,四年前的那天晚上,在地鐵里,賈永婷給他塞錢時,自己說什么也不想要,“當時要她的地址想給她寄東西,這女娃也不給。”
回到煙臺后,孫宏證軟磨硬泡,終于拿到了地址,給賈永婷寄去了老家的石榴。
孫宏證是為了表達感謝,連續幾年給賈永婷寄家鄉特產,“因為農村田地里也沒啥值錢的東西,也就是一點土特產表示下心意。”每次郵寄特產,孫宏證都會在箱子里塞字條,寫幾個字,表示自己的感激和想念之情。
雙方的聊天記錄
孫宏證說,“這個女娃開朗活潑,很陽光,在我眼里,她就像孫女一樣。”
孫宏證的孫子孫智行(化名)則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爺爺當年從北京回來后,經常跟家里人念叨這個姐姐是個好心人,就說要好好感謝她。孫智行也早已跟賈永婷加上微信,“我也是獨生子,現在多了個姐姐,沒事的時候聊聊天挺好。”
回顧這些年,賈永婷從單身到現在結婚生子,生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結婚和生子,孫家人都會給她發恭喜紅包。
“現在我和愛人的照片還被他們洗出來,放在了家里的客廳,跟他們家人的合影擺在一起。”賈永婷說,老一輩的人很長情,很重視這種緣分和感情,這幾年雙方都很掛念彼此。
目前,賈永婷已經跟孫家約好,在孫智行明年結婚的時候,一家三口一起到煙臺,上門祝賀。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