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訪談 | 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訪黨的二十大代表、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總結了新時代十年我國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成就,強調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圍繞這一問題,求是網記者采訪了黨的二十大代表、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
圖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
求是網記者: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您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認識?
王守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總產再上一個千億斤新臺階,連續七年在1.3萬億斤以上,特別是2021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黑龍江北大荒考察調研時作出了“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殷囑托。黑龍江作為我國農業大省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十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糧食總產連續4年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連續12年居全國第一。北大荒有效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不斷引領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北大荒糧食總產從2012年的421.04億斤增長到2021年的463.11億斤,十年間提高了10%,至此已累計為國家交售商品糧超過10000億斤。這十年是北大荒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的十年。
求是網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作為糧食生產工作者,您有何感想?
王守聰: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于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吃飯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國家糧食安全放在了十分重要的高度,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等,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這一重大問題的持續深度關切。建設農業強國,國家糧食安全是基礎和根本。解決好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最鮮明特征,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治任務和戰略任務。
作為糧食生產工作者,通過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并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生產的系列重要論述來理解,我對國家保障糧食安全更加充滿信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國家出臺了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夯實農業科技核心競爭力、推動節糧減損行動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從而保障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穩步提高。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七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庫存一直比較充裕。北大荒集團在完成農墾體制改革和公司制改制任務后,活力得以全面釋放,潛力得以充分挖掘,將持續為國家糧食生產貢獻力量。
圖為2022年8月10日,聯合收割機在黑龍江北大荒集團紅星農場有限公司田間收獲小麥。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攝
求是網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對貫徹落實這些要求,您有何考慮?
王守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北大荒集團將繼續致力于讓“中國飯碗”裝滿更多的“中國糧食”,在抓好良種、良法、良田、良園的基礎上,著力主攻糧食單產,全力保護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種子這個“農業的芯片”、智慧農業這個農業的未來,積極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四個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打造農業領域航母,為農業強國建設發揮排頭兵作用。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發揚北大荒精神,加強墾地合作,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建設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時代課題,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為載體全面開啟北大荒“二次創業”新征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