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關注 > 正文

優化防控二十條發布,專家預測管控的人員“至少會減少一半”

優化防控二十條發布,專家預測管控的人員“至少會減少一半”   

不是放松防控

而是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11月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最新措施,和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相比,新的措施有了“非常重大的變化”。

根據新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二十條”),在防控上,將進一步減少管控人員規模,一方面減少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期,從“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另一方面,不再判定次密接。

此外,在風險區的劃定上,“二十條”提出不再設中風險區,未來只設 “高、低”兩類,并規定高風險區不再以居住小區(村)為單位劃定,改成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進一步縮小了高風險區的劃定范圍。

同時,高風險區的“解除”也在加速,按此前規定,高風險連續7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中風險區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也就是說前后加起來共有10天。而現在,高風險區只需要連續5天滿足“無新增”就可以降為低風險區,時間上縮短了一半。“二十條”還對核酸檢測、入境人員隔離、分級收治感染者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規定。

“二十條”指出,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不判定次密接,減少隔離資源占用

“二十條”從不同層次對現有管控措施進行了調整。

首先是對密切接觸者,將“7+3”調整成“5+3”,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并且規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其次,不再判定次密接。第三,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在居家隔離第1、3、5、7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一位流行病學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根據目前奧密克戎的傳播特點,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病毒的潛伏期在5天以內,因此將密接者的管控降為“5天集中隔離”是合理的。另外,還有少量排毒期更長的人,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較差的老年人,奧密克戎在他們體內的潛伏期可能會超過5天,因此再進行3天居家隔離作為保障,“從盡可能減少傳播的角度,3天居家還是非常必要的”。

在這位流行病學家看來,“二十條”措施中,最重大的變化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他解釋,最初決定隔離這一類人群,是因為新冠病毒及其后的變異毒株隱蔽性太強,僅憑管控密接,無法最大限度地阻斷病毒的傳播。但現在,考慮到基層流調人員當下過量的工作負荷,以及密接的密接對隔離資源的占用,國家決定適時調整,僅對密接人員進行管控。

另一位長期研究新冠疫情數據的專家也認為,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最早武漢疫情時期,通過算法追蹤可以發現,當時發現一個感染者后隔離與之接觸的相關人員大約是10人,也就是“控制住”的密接比例在1:10。后來,一些地方在防疫時不斷擴大密接范圍,從1:20到1:30,有的一線城市甚至達到1:100,比最初隔離范圍擴大了10倍。“因此,專家們一直給國家衛健委建議,追密接可以,但不要擴大范圍。”

多位專家指出,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防控的精準性,進一步降低防控措施對社會經濟活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同時減輕地方的防控壓力,尤其是節省出部分防控資源。“主要是隔離資源”,前述流行病學家強調,“也就是說,如何做到既要防得住,又不給社會帶來太大負擔,最新的措施是一種平衡的考慮”。

“現在很多地方的確是壓力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公衛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感慨。事實上,在他看來,這次調整已經比他預期的“更往前走了一步”,調整的核心很明確,就是為了進一步減少需要集中隔離的人員規模。受訪的數據專家大概做了個估算,這次調整之后,總體而言,疫情管控的人員規模“至少會減少一半”。

另外,前述公衛專家還指出,“二十條”沒有提及“時空伴隨者”這一概念。他建議,未來應在國家層面明確取消對“時空伴隨者”采取集中隔離措施,更精準實現對高風險人群的分類管控。

多位專家預測,此次調整后,在對密接的隔離時間上有可能還會進一步壓縮。

取消中風險區,進一步促進人員流動

“二十條”措施中,對風險區的劃定也進行了調整。

主要有三個變化:一是取消了中風險區,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二是縮小了高風險區封控范圍,不再以小區為最小封控單元,改成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并且新的政策中明確強調:不得隨意擴大;第三,縮短了高風險區的“降級”速度,規定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即可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實際上,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簡稱“第九版防控方案”)發布以來,一直有專家討論“是否還有必要單設中風險區”的問題。尤其各地在執行過程中,對于究竟多少感染者應該判定為中風險區,一直很糾結。“量多一些的話,就直接判定為高風險了,量少的話,完全可以判定為低風險區,不同地方的標準也不同,由于沒有絕對數量作為劃分參考,根據需要,一些地區有的時候給中風險區定的人數多,有的時候低。”前述數據專家說。

最早在2020年4月的發布《關于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標準實施精準管控措施的通知》(下簡稱“《通知》”)中,規定某地連續14天內出現不超過10例確診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即為中風險地區。

今年6月,第九版防控方案發布,不再以絕對確診病例數為劃分依據,而是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活動軌跡和疫情傳播風險大小”作為新的劃分標準,相當于一種“模糊化”處理,具體到實踐中,風險區劃定則“全權下放給地方”。

現在,在5個月之后,中風險區被徹底取消了。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中風險區的取消,是精準防控的體現。當有小規模疫情發生時,以樓棟為單位進行封控,是最有效的措施,并且一定要到規定時間就解封,絕對不能再無限地封下去,也不應再進行大面積的封控。

在新的風險區劃定政策下,百姓的出行未來會受何影響?

專家指出,國家對風險區的調整,尤其是明確規定“不得隨意擴大”,會進一步促進地區之間的人員流動,降低出行障礙。不過各地在結合自身防疫政策的過程中,初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

“就像第九版方案剛出來后的一個月內,一些地方突然涌現出幾百上千個風險點位,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混亂,這次也是同樣,各地按照中央的政策,再去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會有各自不同的打法。”前述數據專家分析。

取消入境航班熔斷,為國際航班恢復創造條件

在外防輸入方面,“二十條”也進一步調整。根據新的政策,入境人員管控措施從“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變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后,目的地不得重復隔離。另外,第一次在國家政策層面明確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并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攜程數據顯示,“二十條”發布后,攜程平臺機票搜索量較前一日立刻增長超1倍,酒店搜索量增長近7成。同程旅行國際機票搜索量也在1小時內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448%。最熱門入境航班線路為:金邊-南寧、首爾-沈陽、首爾-青島、曼谷-昆明、吉隆坡-廣州、新加坡-廈門等。

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致寧認為,短期來看,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將對國際航班流量復蘇帶來重大利好。截至目前,攜程平臺上中國出入境航線往返計劃運力為每周近1300班,與10月31日前相比增長約30%。長期來看,包括縮短隔離時間在內的一系列政策舉措,進一步釋放國內旅游市場的流動性,國內旅游市場或將在秋冬過后,迎來加速反彈。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指出,對于商旅出行而言,最大的利好是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為國際航班的進一步加快恢復創造了條件。同時,作為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后的配套措施,還設置了面向相關人群的閉環機制,對于正常國際商貿及文化交流的加快恢復意義重大。

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做好床位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條”中還明確規定,未來不建議地方開展全員核酸,也對一些地方過度防疫的行為進行了糾正。專家認為,未來各地“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的情況應該會減少。

政策明確提出,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范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范圍”。

流行病學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個優化措施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層層加碼的問題,核酸檢測屬于醫療問題,應該讓當地疾控部門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并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多位專家指出,這個糾正來得正當其時。一方面,目前多地的財政已經很難再支撐一輪又一輪全員核酸,近期多地開始對核酸收費就是證明;另一方面,隨著過去一段時間的常態化核酸普及,一些地方的核酸檢測實際上已經陷于低效甚至無效。

金冬雁說,“二十條”中沒有明確提到抗原檢測。在他看來,應該延續第九版防控方案,增加抗原檢測作為疫情監測的補充手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可疑患者、疫情處置時對中高風險區人員等可增加抗原檢測。

金冬雁指出,未來應對疫情有三點最關鍵:一是繼續完善疫苗接種;二是儲備好抗病毒藥;三是強化醫療設施,進行分級診療。“二十條”中也提到,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不同臨床嚴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標準、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處置方案,做好醫務人員全員培訓。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癥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

一位感染科醫生對《中國新聞周刊》感慨,針對新冠感染者的收治,專家已經多次呼吁要在國家層面出臺一個全國統一的分級診療方案,但目前來說,仍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方案,只是提出一定要把分級診療做好,“具體怎么分級,是由各地自己來制定”。

金冬雁建議,對新冠感染者的收治,最關鍵的就是分流。他建議,首先,無癥、輕癥的感染者有條件就進行居家隔離,并提供專業的居家隔離指南;其次,對一些需要基礎支持性治療的人指定場所救治;最后,對可能出現重癥或死亡的老年人或免疫缺損人群才進入到專業的醫院救治。

姜慶五表示,針對目前的疫情形勢和奧密克戎的致病性,國家層面出臺了優化措施,后續各地應該積極落實,避免層層加碼和地方防疫資源的過度消耗。精準防控要把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壓在一定范圍內,以取得更有效的防疫效果。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