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關注 > 正文

最高賣到5萬的核酸檢測亭如今“給錢就賣” 有上市公司直言:幸虧退得早

最高賣到5萬的核酸檢測亭如今“給錢就賣” 有上市公司直言:幸虧退得早   

曾經售價高達數萬元的核酸檢測亭,如今五千元也賣不出去。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線上二手交易平臺,部分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個人等開始甩賣使用不久和全新的核酸檢測亭,多位賣家稱“給錢就賣”。

火熱的核酸檢測亭曾“一亭難求”。東吳證券去年5月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按照每3000人配置一個采樣小屋,全國一、二線城市共計需要16.8萬個采樣點。以平均2.825萬元一個推算,全國光是大城市核酸采樣亭購置費用就要47.5億元。

隨著核酸檢測成為非必需,新的核酸亭還來不及出廠,已經投放的核酸檢測亭則要面對廢棄或回收改造的命運。常年經營體外診斷試劑的劉羽(化名)曾有投資核酸檢測亭的打算,但在考察之后選擇了放棄。劉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算防疫政策不調整,從經濟利益角度來看,核酸檢測亭也會消失。

“核酸檢測價格下調以后,要靠檢測賺錢已經很難。但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沒有長期進行下去的預期”,劉羽說,“如果不具備規模化效益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核酸檢測亭其實很難賺錢。”如今,核酸檢測亭的賣家既有個人,也有造亭廠家,還有大量自建或自購檢測亭的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

而曾經高調入局的上市公司,也已經悄悄告別核酸亭產業。有上市公司表示,這個業務去年沒進行幾個月就停掉了,“因為我們收得早,很多做這個的都虧了,我們還沒虧”。

核酸檢測亭被甩賣,賣家也問現在買這個做什么?

在二手物品交易APP“閑魚”上,一大堆的核酸檢測亭、流動檢測車正在排著隊等待出售。

曾打算參與核酸檢測亭生意的劉羽對記者說:“這些東西現在就是一堆破銅爛鐵。”

但就在幾個月前,這些“破銅爛鐵”還是“香餑餑”。據劉羽回憶,高峰時期,帶負壓的核酸檢測亭批發價可以賣到5萬元/個,批發價最便宜的也要兩三萬元。

閑魚賣家于子非出售的核酸亭中,最新的一個只使用了七天。12月26日剛上架時,亭子的標價還是12500元;到1月6日,價格降到了8000元。于子非還在商品簡介里加上了一句話:“價格私聊,給錢就賣。”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于子非坦言:“是被朋友忽悠了,買了一些亭子做核酸,結果沒多久就不行了。”這批核酸亭配備了空調、消毒機、對講機等,當時每個進價1.5萬元,如今折價了約一半,還少有人問津。

于子非這樣的個人賣家手里,等待出手的存貨并不多。更多二手回收或全新的核酸檢測亭,還在廠家的庫房里“吃灰”。

張立(化名)經營的工廠原本主要生產集裝箱房、普通門崗、移動廁所,疫情開始之后沒多久就開始生產核酸檢測亭。“結構原理都差不多,做起來沒啥難度。”張立說。去年5月,“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的政策公布后,張立的工廠全力投入到核酸檢測亭的生產中。這些核酸檢測亭主要銷往四川、重慶等地,以及一些旅游景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11177960

但在7個月后,張立第一次在自己的個人閑魚賬號上架了曾蘊含商機的檢測亭。不僅要賣掉還沒來得及出庫的新貨,那些在疫情期間出租的檢測亭也被退回來,在翻新檢查后等待著再次出售。

新舊產品加在一起,超過500個檢測亭在張立的倉庫里堆放著。為了賣出去,價格已經一降再降。“全新未使用的崗亭之前出廠價在12000元左右,疫情期間需求量最大的時候賣到15000、17000的都有,現在9500元就賣,二手回收的檢測亭價格在5000到7000之間。如果量大,價格都可以再談”。

交談過程中,張立極力向記者出主意:“這些亭子可以改造成流動小吃店、門崗亭、收費站,成本很低,隨便找兩個工人焊接一下就行了。”

據了解,在核酸檢測亭大量鋪設期間,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也是其中的主力軍。現在,檢測機構也開始著急脫手。一個開設于2018年的個人閑魚賬號從未發布過任何商品,直到今年1月3日才上架了第一個商品——核酸檢測亭。上架的31個檢測亭中,大部分投放都未超過1年。相較同尺寸的同類商品,該賣家的標價便宜一半有余。

“放在原地和倉庫還要出場地費,所以公司剛剛開會決定降價到5000,盡快賣掉。如果確定要,每個還可以再便宜五百”。問到能不能包運送時,賣家回答“包郵的話,相當于亭子白送了”。

根據賣家所述,他所在的實驗室屬于上市公司譜尼測試(SZ300887,股價33.89元,市值97.2億元)。就在去年5月,譜尼測試還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北京、深圳、鄭州、長春、大連、上海等14個實驗室已獲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業務,公司還擁有獨立自主研發設計的核酸檢測亭。

交談中,該賣家還忍不住問現在買這個干嘛。

之前上市公司扎堆入局,如今感嘆“幸虧退出得早”

核酸檢測曾經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當它成為歷史,無論是打算大干一場的個體、工廠,還是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又爭先恐后地往外跑,唯恐被困在已經關門的房間里。

被裹挾的還不乏多家上市公司,其主營業務范圍橫跨家電制造、家居生產、客車制造、體外診斷、第三方醫學檢測等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上市公司宣布“進軍”核酸采樣亭或業務集中爆發多在去年5月,即打造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政策出臺前后。

以海爾生物(SH688139,股價66.71元,市值212.11億元)為例,其早在2020年6月就宣布推出了核酸采樣亭產品,但前兩年并未給公司業績帶來太大貢獻,直到2022年市場需求大幅增加。2022年6月,海爾生物一孫公司在成立11天后就以4.68萬元/個的價格中標河南省第一批次“雙人便民核酸采樣屋采購項目”。即使在當時,這一采購價格也超出市場平均水平。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海爾生物的醫療核酸采樣艙已落地全國31個省市,200多個城市,5000余家醫院、疾控及社區服務中心等機構。公司2022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包括核酸亭業務在內的抗疫專項收入3億元。

1月9日下午,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海爾生物方面。海爾生物工作人員表示,隨著核酸檢測需求下降,目前公司核酸采樣艙的訂單數量的確有所下滑。而此前中標的地方核酸檢測艙采購項目雖然大多已經交付,但由于地方采購項目回款時間較長,具體回款情況仍有待確定。“等到發布年報的時候,我們會給投資者一個明確的結論。”

提到存貨及產能會否出現閑置的問題時,海爾生物方面表示,公司的核酸檢測艙業務采取的是以銷定產模式,因此庫存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影響,而相關生產線也已經在試生產其他產品。

另以上文中的譜尼測試(SZ300887,股價33.67元,市值96.64億元)為例,去年5月公司在投資平臺稱,已經在14家新冠檢測實驗室分布的城市投放核酸檢測亭,6月公司表示核酸檢測亭訂單仍在按需進行。12月,二手網站上開始出現以公司名義出售的核酸檢測亭。

1月9日和10日下午,記者多次撥打譜尼測試董秘辦電話,欲了解公司是否正在出售核酸檢測亭等事宜,但均無人接聽。

此外,晶雪節能(SZ301010,股價17.96元,19.4億元)、美的集團(SZ000333,股價54.5元,市值3813.2億元)、澳柯瑪(SH600336,股價5.64元,市值45億元)、萬馬科技(SZ300698,股價23.67元,市值31.72億元)、中通客車(SZ000957,股價12.3元,市值72.93億元)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宣布過與核酸檢測亭相關的業務進展。截至去年6月,東方財富納入檢測亭概念股的上市公司就有15家。

風起時猛烈,風停亦突然。與去年5月的聲勢浩蕩相比,如今核酸檢測亭產業已經是一片靜悄悄。記者梳理發現,前述多家上市公司已經有數月未公布過核酸檢測亭業務進展或計劃,反而在“撇清”與核酸檢測亭業務的關系。

2022年5月,萬馬科技稱公司生產的核酸采樣工作站已量產200臺,并發往杭州、寧波、溫州等地。今年1月10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了解萬馬科技核酸采樣業務現狀,公司方面表示:“這個老早不做了,去年的第一批訂單接完沒多久,(客戶)也不收了,所以我們很早就停掉了。”

萬馬科技的工作人員還表示,由于之前是接到訂單再生產,所以現在庫房里沒有存貨,之前賣出去的貨款也已經全都收回來了,賣出去的也就幾百臺左右。“其實之后我們還有接到訂單,但是考慮到風險,很多款收不回來,所以我們就停止接單生產了。因為我們收得早,很多做這個的都虧了,我們還沒虧。”該工作人員表示,核酸采樣工作站的生產線上,已經在生產公司其他主營產品。

中通客車方面則簡單表示,公司的醫療專業用車仍在正常生產,流動核酸檢測車在公司業務占比中很小,因此沒有單獨統計銷售金額和數量。

據第一財經報道,美的集團方面就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美的醫療曾經謀劃發展核酸亭業務,后來由于政策變化,其核酸采樣亭業務也基本不太推廣了。

第三方檢測機構成最大“買單者”,賺錢已經很難

如今,核酸檢測亭踩下急剎車,各方參與者們賺到錢了嗎?

劉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參與核酸檢測的幾大主體可以分為點位設置方與運營方。其中,設置核酸檢測點位的主要是醫療機構、街道社區;而運營方大多是第三方醫療檢測機構,或與醫療檢測機構聯系緊密的服務公司。

檢測亭的來源則包括地方衛生部門集中統一采購、上游檢測亭生產企業直接提供給醫療機構、第三方醫療檢測機構自建或其他供應商供應、服務公司向檢測亭生產企業采購或與生產企業合作提供等。

而核酸檢測亭的盈利模式,亦即核酸檢測的收費主要分為幾個流向——其中部分會給到設置方醫療機構或街道,部分會給到運營方即第三方檢測機構或服務公司。“這些服務公司往往跟檢測機構之間也有很緊密的利益聯系。”劉羽說道。

而像劉羽這種直接跟上游核酸亭生產企業合作,利用個人資源幫上游核酸亭生產企業將檢測亭投放到點位的個體,也能賺取一部分利潤,其上游的生產企業則通過檢測份數按比例提成,將亭子變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15423803

劉羽表示,他投放的部分核酸檢測亭在高峰期時,日均混采及單檢份數合計從三百個到五百個不等。以三百個樣本為例,其中混采應該有200個左右,單檢一般大于60人份。“以當時混檢8元/人、單采28元/人計算,單個核酸檢測亭單日流水在3000元以上。利潤肯定是有的。”劉羽說。

但后來,劉羽并未大規模投資核酸檢測亭。一是因為他所在的地區基層醫療機構核酸檢測亭均由當地衛健部門統一采購,換言之,沒有留給他這樣的個人太多可選擇的點位。其次,核酸檢測價格很快就下調了。2022年4月1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及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發布《關于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價格和費用的通知》,要求核酸檢測單人單檢價格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檢價格不高于每人份8元。

方正證券研報顯示,截至去年5月8日,全國已經有30多個省份發文下調政府指導價,其中北京和河北將單人單檢價格下調至每人份19.7元,多人混檢價格下調至每人份3.4元,是當時全國最低價。

檢測價格下壓讓核酸檢測的利潤在幾經分配之后,已經十分微薄。多個公開報道顯示,如果不具備規模化效益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核酸檢測亭其實很難賺錢。

劉羽說,其實無論防疫政策是否調整,但從經濟效益來看,核酸檢測亭的業務也難以長期進行下去。

除了利潤微薄,劉羽沒有大手筆投入核酸檢測亭的主要原因還是預期不確定,“如果這個事情可以長期做,誰都愿意投入。但核酸檢測沒有這種預期”。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劉羽的猶豫已經成為現實。“現在腦殼最疼的還是自建或自購核酸檢測亭的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原來多布亭子可以多拿樣本,也是規模化的手段,但現在這些亭子現在都變成了成本。”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核酸檢測能力從2020年3月的126萬管/天,增長到2022年5月的5700萬管/天。如今,不管是百億核酸產業還是萬元核酸亭,都已成為“非必需”。啟信寶顯示,當前共有超2000條含“核酸檢測”“核酸采樣”“核酸檢測實驗室”招投標信息為終止狀態,項目終止的原因為根據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

“不管從防控形勢還是經濟效益來看,這個東西遲早都要被淘汰。”劉羽說。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