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縣會川鎮中藥材種植基地綠意盎然。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李瓏
盛夏時節,隴中大地萬物并秀,充滿生機。
天還未亮,岷縣中國當歸城開門迎客,一輛輛滿載著中藥材的貨車排隊入場,熱鬧的交易,開啟了小城新的一天;
田間地頭,黃芪、當歸、黨參等道地藥材茁壯生長,藥農們除草、施肥,為金秋的豐收打牢基礎;
產業園內,一個個新引進的項目如火如荼地建設著,為延長中醫藥產業鏈加足馬力……
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藥鄉”“天然藥倉”著稱,是全國道地、優勢地產中藥材主產區之一。
農民口袋如何“鼓”?鄉村振興怎么“興”?縣域經濟如何壯大?
中藥材開出發展“良方”。依托獨特的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定西市以打造“中國藥都”為目標,把中醫藥產業作為全市戰略性主導產業,堅持“以醫帶藥、以藥促醫、醫藥并舉、藥醫共榮”的基本思路,推動中藥材種植、加工、倉儲、交易、檢測、研發、應用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
數易寒暑,千年藥鄉,打造出一條百億級產業鏈。
2022年,全市中醫藥全產業鏈產業規模達425億元。
2023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16.56萬畝。上半年,全市規上中醫藥企業完成產值29.31億元,中藥材交易量達70.2萬噸,交易額達134.1億元。
8月23日至26日,第四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將在隴西縣舉辦。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藥企藥商將實地考察調研,開展項目合作,共推甘肅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立足新起點,勇攀新高峰,定西鏗鏘前行!
夯實產業基礎 催生發展動力
“別看這一株株淫羊藿不起眼,其實渾身都是寶,葉子和種子都可以賣錢。”7月19日,隴西藥圃園農藝師趙潔娜,正在園內的淫羊藿設施栽培示范棚里查看淫羊藿的生長狀況。
大棚里種植的淫羊藿是隴西藥圃園2016年從當地野生品種引種馴化的。“一般中藥材繁育方式有兩種,一個是種子,一個是種苗,而野生淫羊藿種子發芽率較低,種植成本高,難以形成大面積種植。”趙潔娜說,淫羊藿野生品種馴化成功后,發芽率越來越高了,目前正在全縣推廣試種。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
“優質種子、種苗是保證中藥有效、安全、穩定的基礎。”趙潔娜介紹,黃芪、黨參、黃芩等中藥材是定西種植的主要中藥材,長期栽培就會產生種質資源混雜退化、土壤連作障礙等問題。
2002年成立的隴西藥圃園,通過完善中藥新品種引進馴化、種質資源保護、科技研發轉化、科普教育培訓、中醫藥觀光旅游等功能,不斷探索著中藥材種質“密碼”,為發展壯大定西中藥材產業提供科技支撐。
隴西藥圃園在大宗品種上開展提純復壯工作,進行優質種子(苗)繁育,提高生產良種覆蓋率。同時,將當地野生品種或外地珍稀名貴品種采集或引種栽培,通過定向選擇和培育后,將市場前景比較好的品種進行示范推廣。
截至目前,隴西藥圃園累計引進野生品種和外地珍稀名貴品種238種,成功馴化196種,根據市場需求及種植結構調整向大田推廣46個品種,不斷充實和豐富本地區栽培的中藥材資源,提高了中藥材產業發展和藥農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一味好藥材,一頭連著優質種源,一頭牽著種植方式。
走進隴西縣首陽鎮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綠意盎然,各類中藥材生長正旺?;剌椛鋷邮钻栨?個村2501戶種植中藥材1.02萬畝。
董和平所在的董家堡村便是其中之一。“我主要種植黃芪、防風等藥材,政府免費發放有機肥、農藥,還經常有專家指導種植。”董和平說,“今年種了26畝中藥材,長勢都很好,預計能收入20萬元左右,比去年翻一番。”
今年以來,首陽鎮錨定“打造中醫藥產業倉儲物流重鎮和‘道地’藥材全產業鏈強鎮”的目標定位,把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作為首陽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中醫藥產業提檔升級。
為規范化田間管理,首陽鎮按照“基地+科研院校+企業+農戶”的“四方”合作模式,邀請科研院所和省市行業部門技術專家組成專家團隊,引導群眾進行標準化種植,科學指導農戶開展病蟲害防治、節水灌溉、保墑防澇等工作,構建起了科學化、保姆式的助農體系。
基地還依托千金藥業、一方藥業等8家企業,和擬入駐隴西中醫藥產業孵化園的23家企業,建立捆綁式、訂單式銷售模式,引導31家中醫藥企業同基地農戶簽訂高于市場價8%的收購協議。依托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優勢,為基地農戶免去攤位費、過磅費,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戶支出,為產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
定西市從源頭下功夫,抓好種植環境改良、種質資源管理與保護、新品種引進示范、野生馴化等工作,采取“龍頭企業+村黨支部+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建立標準化藥源基地,努力提升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水平。
“錨”定方向,奮楫出發。全市中藥材綠色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
2023年,全市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183.22萬畝,標準化種植率達到84.6%;
建成中藥材種子繁育基地3.7萬畝,種苗繁育基地16.5萬畝。
延鏈補鏈強鏈 打造產業集群
“從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不論是客商還是消費者,只要掃這個碼,便可以實現中藥材全程溯源。”連日來,甘肅眾達岷歸中藥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廣軍,正帶領團隊完善岷縣中藥材全產業鏈數字化建設項目。
岷縣素有“中國當歸之鄉”之稱,海拔2040米至3700米,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生產天然、綠色、生態中藥材的理想區域,極適宜于當歸的生長。岷縣當歸先后獲得了中國農業重要文化遺產、原產地標記認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等殊榮。
向著做大做強邁進,就要進一步拓寬中藥材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成為岷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岷縣中藥材全產業鏈數字化建設項目已經初步投入使用,可以對納入數字化平臺管理的3.9萬畝溯源中藥材賦予溯源二維碼,做到來源可查證,去向可追溯,實現全域全流程質量追溯和賦碼。
“只需掃描藥材包裝上的‘溯源碼’,便可獲取到該產品所屬種植基地的年均溫度、降雨量、播種情況。”劉廣軍說,這意味著我們實現了從中藥材的種植、加工到流通的多維度全鏈條監管,對不斷擦亮岷縣中藥材品牌底色具有重要意義。
放眼全市,不只岷縣,渭源縣已建成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和產銷對接系統,隴西縣也整合甘肅省農產品追溯平臺、甘肅省道地中藥材追溯平臺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等有效資源,初步實現了中藥材種植、采收、加工、檢測及運輸等環節可追溯。
產業的轉型升級,釋放出了蓬勃的活力,不斷吸引優質藥企落戶定西。
7月下旬,位于甘肅隴西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甘肅廣藥白云山中藥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已進入尾聲階段,工作人員正在做著生產前的準備工作。
甘肅廣藥白云山中藥科技有限公司是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屬下廣州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總投資1.87億元,是第一屆藥博會的招商引資企業。
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選擇落地“天然藥庫”定西,就是看中了這里氣候濕度小,干而不燥、涼而不陰,十分適合中藥材的倉儲。
該企業預計8月初正式投產,建有直接口服飲片車間、普通飲片車間和毒性飲片車間,配套集現代化質量控制及研發于一體的實驗室和倉儲物流中心。全面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到10億元。
琛藍集團是全國知名的天然藥物原料、膳食補充劑、創新藥物科研、生產、銷售一體化的高新企業,是第二屆藥博會招商引資企業,在定西投資建設了琛藍生物隴藥國際化產業基地項目。
“隴藥國際化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2.43億元,項目一期完成投資1.37億元,目前已正式投產。項目整體建成后將年產中藥提取物500噸,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20億元。”甘肅琛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莫少良介紹,定西中藥材資源豐富,產業鏈齊全,區位優勢明顯,營商環境優越,今年4月公司新增投資2400萬元,建設生物發酵增味劑項目和生物酶解原料項目。
近年來,像甘肅廣藥白云山中藥科技有限公司、琛藍集團這樣的知名企業紛至沓來,落戶定西——
2022年,全市新增中醫藥規模以上企業14戶,規上企業總數47戶,銷售額億元以上企業12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1戶;中成藥單品種銷售額過1億元的2個。
新認定“專精特新”企業2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戶,“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到13戶。
今年以來,定西市以“引大引強引頭部”和“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兩大行動為載體,聚焦中醫藥產業謀項目,先后引進國藥集團、廣藥集團、九州通集團等中國企業500強和華潤三九、天士力集團、康美藥業、千金藥業、紅日藥業、佛慈制藥、奇正藏藥等中國中藥100強企業落戶定西。2023年上半年,全市簽約中醫藥項目13個,總投資16.7億元。
如今,全市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130萬噸、品種320多個,年中藥材交易量達120萬噸。
從賣藥材到創立品牌、招大引強、科技創新,定西中醫藥產業集群正在形成,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堅持藥醫共榮 勇攀發展高峰
定西中醫藥文化積淀厚重,發展優勢明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定西就開始引導群眾試種黃芪、黨參、當歸等中藥材,試種取得了成功。自此,歷屆黨委政府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以點帶面,一步一個臺階推進產業發展。
多年來,立足中藥材的道地特性,定西市充分發揮優勢,基本完成了產業聚集和規模擴張,開始步入標準化種植、現代化倉儲、精深化加工、信息化交易的新發展階段。
進入新時代,頭頂“千年藥鄉”“天然藥倉”等“金字招牌”,腳下的路怎么走?
2017年,國家批復甘肅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綜合試驗區,定西市作為核心區開展先行先試,在中醫藥產業發展政策機制上精準發力,著力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全生命周期服務、全過程質量監管。
定西市制定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定西市“十四五”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定西市中醫藥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甘肅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定西市先行先試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搶抓國家大力振興中醫藥戰略機遇,定西市以打造“中國藥都”為目標,以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兩大國家級平臺為支撐,堅持“以醫帶藥、以藥促醫、醫藥并舉、藥醫共榮”思路,著力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全生命周期服務、全過程質量監管,加快構建從種植到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有力推動了產業要素聚集和規模發展,中醫藥產業已成為富民強市的特色支柱產業。
依靠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藥材精深加工、轉型升級。規劃了以隴西渭河沿岸大健康產業帶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園區,甘肅隴西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定西高新區、通渭金銀花產業園、岷縣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和渭源縣工業園等以中醫藥為主的產業園雛形漸顯,中國中藥、廣藥白云山、天士力、佛慈紅日、奇正藏藥等一批知名企業陸續入園。
實施中醫藥工業產業大突破行動,加快推動中醫藥生產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改造。隴西一方三期、渭源佛慈紅日配方顆粒生產線、甘肅佛閣藏藥有限公司奇正藏藥醫藥產業基地、廣藥白云山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高科技項目即將建成投產,全市中醫藥精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中醫藥產品已由傳統的原藥材、飲切片升級到配方顆粒、中成藥、中藥制劑、提取物和大健康產品等,呈多元化、系列化、高值化發展態勢。
從“種藥”“儲藥”再到“賣藥”,定西市在不斷延伸中醫藥產業鏈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大健康產業領域。
緊盯醫、藥、養三個關鍵,著力培育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全面建立,建成隴西縣中醫藥傳承創新示范中心、漳縣遮陽山景區旅游康養服務區、通渭溫泉療養中心等一批中醫藥康養基地。通過中醫藥產業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以醫養、藥養、食養、體養、住養、游養、水養、文養“八養”為主要內容的定西特色康養產業,被命名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如今,全市藥品批準文號達到339個,研發大健康產品110多個品種,已注冊95個。隴西一方、甘肅扶正等9戶企業加工業產值達1億元以上,33戶規上中醫藥加工企業完成產值40.3億元,實現增加值10.85億元。
承載著“千年藥鄉”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國藥都”的崛起之路步履鏗鏘。
“十四五”期間,定西市將充分借力國家中醫藥產業綜合試驗區和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兩大平臺,著力打造“一都一區三基地”,即建設“中國藥都”,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打造國家中藥材良種繁育及種質資源基地、國家中藥原料藥生產供應保障基地、國家中藥材戰略儲備基地。
立足新起點,定西市將重點在藥材資源保護、種植規模穩擴、加工能力提升、市場體系完善、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中醫藥品牌打造、中醫藥招商引資、產業事業融合等8個方面加力推進,持續提升中醫藥產業規模效益。同時,抓標準穩規模、抓招商延鏈條、抓品牌拓份額,梯次化培育和打造一批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和“甘味”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不斷提升定西中醫藥產業知名度和競爭力。
“千年藥鄉”煥發生機,“中國藥都”綠色崛起。
邁步高質量發展之路,定西中醫藥產業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