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中國紀錄片之父”司徒兆敦離世,曾指導張藝謀陳凱歌

8月31日,據媒體報道,中國知名電影學者、紀錄片教育家、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司徒兆敦于8月31日凌晨去世,享年85歲。

司徒兆敦1938年11月出生于中國香港,1964年,他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自此一直在該校擔任教職,曾任七八級導演系主任。曾得到他指導的學生包括陳凱歌(《黃土地》,1984年)、田壯壯(《盜馬賊》,1986年)和張藝謀(《紅高粱》,1987年)等。但更多時候,他以一個紀錄片的師者身份出現,給學生以熱情、準確的指導。

而且,司徒兆敦也一直致力于紀錄片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被譽為“中國紀錄片之父”,他還拍攝過電影《竹》《青山夕照》《父子婚事》等電影作品;電視紀錄片《路》《環境藝術》《光輝的歷程》等。作為學者、教育家,司徒兆敦還著有《中國紀錄片創作前瞻》《世界影壇佳話》等著作。

司徒兆敦面對后輩和學子總是無比謙和,有人拍了作品去請教,司徒兆敦每每都會廢寢忘食,十幾小時、十幾小時地觀看素材,親自操機剪輯逐個鏡頭調整;在北京任教時,司徒兆敦的家就在電影學院校園后院,經常上著上著課,覺得這部片子學生必須人手一份,于是立刻帶著學生回家,用自己的電腦給每一個學生復制一份影片,接著就在家里上課,吃飯,上課……

為了拍好紀錄片,司徒兆敦差不多走遍了整個中國,他以自己或者學生的鏡頭,來關注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司徒兆敦說:“電影最重要的,不是講故事,而是它具有記錄的功能,鏡頭就是眼睛,話筒就是耳朵。紀錄片是對時間最好的記錄,應重視紀錄片的拍攝,關注為什么會發生這件事,用紀錄片的方法把時間留駐,把我們的感受留駐,把我們的記憶留駐。”

司徒兆敦覺得,紀錄片一定能經歷時間的考驗,有永恒的價值。“要提高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不發展紀錄片是不可能的。全世界都是這樣。”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