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農學教授在客廳赤膊篩麥種走紅,妻子:都是偷拍的,丈夫一度要求刪除視頻

客廳全是麥堆,男子穿著短褲、打著赤膊,坐在小板凳上,用簸箕篩選小麥。近日,這段主角為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王林生的視頻引發關注,被不少網友稱之為老百姓的真專家。極目新聞記者聯系到王林生教授,他介紹視頻中他正在篩選材料,需送審相關機構評審,拿到合格證書后,麥種就可在市場推廣種植,“就相當于我們考駕照,拿到駕照開車上路才合法。”王林生的愛人張雅莉稱,丈夫赤膊選種的視頻是她偷拍的,將視頻上傳至社交平臺的目的并不是希望走紅,只是想在年老后能隨時查看。

教授赤膊選麥種走紅網絡

在鋪滿白色瓷磚的客廳里,堆著幾堆麥子,一名穿著短褲、打著赤膊的男子坐在板凳上,雙手抖動簸箕,細心篩選著簸箕中的麥種。這一視頻獲得超過9萬網友的點贊,有網友評論稱“耐得住清貧,守得了寂寞,這才是專家,國之棟材”,也有網友稱其是“中國人飯碗的保護神”。

視頻中的男子,是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王林生,今年58歲,主要研究小麥遺傳育種。視頻拍攝者是王林生的妻子張雅莉,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9月3日晚9時30分許,丈夫在家篩選送審的小麥材料,她幫忙打打下手,休息時拿出手機,偷偷拍下丈夫選種的視頻,并發布至社交平臺,視頻播放量超過396萬,是她所有視頻中播放量最高的。

實際上,這并不是王林生第一次在社交平臺露面。2022年5月,王林生赤膊在家研究小麥麥穗,這一場景也被張雅莉拍了下來,上傳社交平臺后,視頻超過10萬人點贊,王林生還被網友稱之為“科大掃地僧”“赤膊教授”。

王林生赤膊篩選麥種(視頻截圖)

張雅莉是王林生的高中同學,也是他在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的同事,并且是和他長期并肩作戰的科研伙伴。張雅莉稱,視頻中的場景,在家已是“家常便飯”。“他經常把試驗材料帶回家,一干活就入迷了,喊他吃飯他也不搭理,我一煩,就拿手機偷拍他。”張雅莉稱,起初將視頻發布到社交平臺上,是因為手機內存不夠,她想留存這些視頻。等到老了不能動的時候,還可以查看回憶一番。

曾要求妻子刪除偷拍視頻

王林生第一次在網絡走紅,超出了妻子的意外,網友紛紛點贊及評論,系統的提醒讓手機發燙了一晚上,張雅莉一度以為自己的手機壞了。張雅莉稱,視頻發布次日,丈夫就“火”了,朋友、學生都給她打來電話,唯獨丈夫本人不知情。次日晚上,丈夫給她打來電話,“你給我把那‘不雅視頻’刪了,誰讓你發這視頻的。”王林生在電話中有些生氣,還告訴她“騙子都給我打電話訛錢了,說‘不雅視頻’違法”。不過,張雅莉并未刪除,之后還有網友給她發來私信,希望她多發一些王林生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視頻,這也成為張雅莉退休生活的一點樂子,“只要是他光著膀子出鏡的,都是我偷偷拍的,他不喜歡我拍,也不希望我發網上,但他顧不上我,也管不到我。”張雅莉笑著說道。

王林生在試驗田觀察小麥材料(受訪者供圖)

在張雅莉心里,丈夫雖然話少,但很善良,也很踏實,尤其是他對于小麥研究的那份執著,總是讓她欽佩,也成為她不得不支持丈夫的理由。張雅莉坦言,到了麥收時節,家里的客廳、陽臺甚至是書房,幾乎都成了丈夫的麥場。

王林生在試驗田研究小麥材料(受訪者供圖)

“家里的碗、盤子有時候都被他用來裝麥子了。”張雅莉說,今年7月,丈夫需要在家錘麥穗,尋找工具時,相中了她剛買回的一根新搟面杖,順手就拿過來錘麥,“他把搟面杖錘報廢了,我又好氣又好笑,第二天他回來又給我買了根新的。”

麥子、妻子,張雅莉覺得,她在丈夫心中的地位,不及試驗田中的小麥,尤其是到了麥收季節。不過,張雅莉也理解:“和農民收麥不一樣,不是說一畝地能收多少斤小麥那回事,從試驗田收回來的小麥,是他多少年研究的心血。”張雅莉回憶,2022年夏天,她因類風濕性關節炎住院,丈夫也因腰椎間盤突出住院,到了麥收時,還未康復的丈夫就辦理了出院手續,前往試驗田收麥子。丈夫出院當晚,又返回醫院將她接走,“那時候找不到人幫忙,他在地里急得不得了。”夫妻倆到試驗田后,連夜將試驗地20多畝不同品種的小麥收回了家,“他總是跟我說‘多虧了有你’。”

學生稱他是良師也是益友

張雅莉稱,丈夫常常感嘆時間不夠用,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晚上12點睡覺都算是早睡,而且他幾乎不午睡。正因如此,兩人結婚35年,丈夫幾乎沒有帶她出去游玩過,“連洛陽本地的景區,我們都沒去轉過,沒時間。”對于丈夫的科研工作,張雅莉也總是默默支持,曾有網友猜測“肯定有國家項目資金在后面支持著”,張雅莉稱,育種一直是夫妻倆在教學之余進行的,沒有申請項目資金,全憑夫妻倆的工資來支撐,一開始并不覺得吃力,近幾年租的試驗田多了,小麥品種也多了,資金開始緊張起來,“并不像網友們說的,有花不完的錢。”

“王老師不善言辭,但總是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學習上、生活上都是如此。”郭媛說,她攻讀農藝與種業專業碩士研究生時,師從王林生,今年6月畢業。在她眼中,王林生是良師,也是益友。郭媛本科學的是財務管理專業,剛上研究生一年級時,很難吸收新的專業知識,她既沮喪又焦慮,好在有王林生的悉心指導,才讓她堅定對小麥科研的熱忱。郭媛還記得,有一年冬至,她的同門因疫情困在學校,王林生還特意讓妻子包了餃子,送到學校,之后她從那位同門的描述中,也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

“老師培育的每一個品種,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郭媛說,王林生只要有時間,就會前往試驗田觀察種子的發育情況,“只要找不到老師,那肯定是在試驗田。”

王林生在試驗田給學生上課(受訪者供圖)

郭媛稱,王林生對于科研極度認真,無論什么時候遇到任何困難,他總是能想辦法克服,“尤其是在疫情那段時間,我們學校在洛陽,試驗田在鄭州,按學校要求我們不能跨市流動,所有的科研任務和我們研究生畢業所需的小麥材料種植,都落到了王老師一個人身上,他一個人親力親為。”

也正是受到王林生的影響,郭媛畢業后,也選擇留在學校工作。“教書育人,把自己的所學知識回報給社會。”郭媛說。

“為中國碗多裝中國糧無怨無悔”

對于網友的熱議,王林生并不在乎,就如妻子張雅莉所言,小麥在他心里排在首要位置。王林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的農村家庭,自幼生活條件艱苦,白面饃在當時就是一種奢望,“大年初一有親戚朋友到家做客的話,才有可能吃上一頓白面饃。”小麥能夠高產,能每頓都吃到白面饃,成為王林生兒時的夢想。上大學后,王林生毅然選擇了農學,并在農學領域深耕。攻讀博士時,王林生了解到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嚴重的病害,同時也是世界上較難攻克的災難性病害,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及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因此能培育出高產又優質的麥種,解決實際的生產問題,又成為王林生奮斗的目標。

河南科技大學官網對王林生的介紹顯示,王林生長期致力于小麥遺傳育種及種質資源創新研究,主持選育出了國審小麥新品種“科大1026”,創制了一批抗赤霉病小麥大賴草易位系、漸滲系,拓寬了小麥抗病育種的遺傳基礎,在此基礎上選育出了一批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系,目前已進入國家綠色優質品種審定試驗程序,表現出了很好的應用前景。

王林生介紹,妻子拍攝的視頻場景,是他正在篩選試驗材料,選擇出相對飽滿的小麥材料,送至相關機構評審,拿到合格證書后,麥種就可在市場推廣種植,“就相當于我們考駕照,拿到駕照開車上路才合法。”

王林生稱,他之所以將試驗材料帶回家篩選,是圖方便,篩選材料的時間也更加自由,“著急的時候,晚上在家篩材料,篩完再休息。”王林生還稱,將試驗材料帶回家,也是為了將學校的實驗場所讓給學生。

對于妻子拍攝的視頻,王林生表示他從不關注,也沒有時間關注。王林生覺得,他生在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和消費國,長在小麥生產占比較大的河南省,內心自然有讓小麥實現優質高產的責任感。再過兩年,王林生就要退休,不過他表示自己并不會止步,會繼續研究小麥育種。

王林生的微信頭像是一株金燦燦的麥穗,微信昵稱也以“小麥”為名,在他的朋友圈,曾發過這樣一句話:“為中國碗多裝中國糧河南糧,無怨無悔。”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