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種精神,需要依靠傳承人和民間藝人來為其煥發新活力,在新的時代下,如何為非遺構建出一條嶄新的道路,使其在歷史的發展中永不失傳,是時代的命題,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作為一名非遺守護人,鄧超予適應市場需求,以文藝創作和公益事業為重心,根據不斷變化的時代需求守正創新,用心守護土家族文化。
傳遞公益力量 延續傳統與經典
鄧超予充分發揮了非遺傳承人的帶頭作用,保護和傳承傳統技藝,讓廣大群眾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看到非遺。一路走來,鄧超予從“中國紅色文化傳播大使”到“中國土家文化傳播大使”,越來越多的頭銜,越來越穩的腳步,體現出當代女性身上的那股韌性、耐心與不畏艱難的挑戰精神以及自強不息、堅韌剛毅的品格,這恰恰也是作為非遺傳承人所需要的品質。
2015年,她在宜昌舉辦公益音樂會,為家鄉孩子們帶來了高質量音樂體驗;2017年,她身穿土家族服飾以中法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出席“一帶一路”國際電影周全球發布會并演講,將獨具土家族特色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蘭卡普”織錦的送給奧斯卡金獎獲得者朱麗葉·比諾什。這個從小被稱為“民歌才女”的女孩兒,一步步成長為了家鄉和民族的驕傲。
助夢山區學生 彰顯女性新力量
2020年,鄧超予發起的“予樂童行”項目用于湖北長陽少數民族學生的愛心助學和土家族地區愛心圖書館的建設。公益對她來說,已經成為一件“終身”的事兒,懷著一顆終身投入的心,她幾乎將自己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其中,不僅讓更多貧困孩子們收到關愛,也讓土家族文化得到了傳承。依憑自己的堅持不懈,她秉持著信念,找到屬于自己的廣闊新天地。
“讓優秀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和珍視我們的傳統藝術,”鄧超予曾說,“今天種下一顆愛的種子,那么你收獲的也將是善和愛。”作為一個靠著自己的力量傳承家鄉文化、投身公益事業,鄧超予身上有著當代獨立女性的力量,仿若一顆照著自己前行的明燈,同樣也照亮了身邊的人,照亮著非遺的傳承之路,相信這份熱忱,會讓更多有著相同價值觀的人加入進來,把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并發展下去,予愛為民,步履不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