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久久久_久久新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_日日夜夜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深圳宣布護士將擁有處方權,是沖擊或機遇?上海專家透露:正穩妥布局相關試點

在許多醫療專業人士看來,護士往往才是患者病情變化的“最早見證者”。

“醫生一句話,護士跑斷腿”的俗語,隨著醫療服務的不斷發展,如今早已過時。博士學歷、手握創新專利的“新時代”護士近年來愈發走進大眾視野,而又一新利好消息傳來:近日,深圳市衛健委、市醫保局聯合印發《深圳市專科護士培訓和管理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其中規定“深圳市專科護士可以根據醫療機構授權,在專科護理門診或者社區健康服務機構按照市衛生健康部門公布的目錄開具檢查申請單、治療申請單和外用類藥品。”

這意味著,護士將擁有處方權,而專科護士的培訓也將全面進入新階段。擁有處方權意味著什么?這對于醫療服務現狀是否又將帶來一次新的沖擊?在上海,護士行業發展是否也將有類似前景?不過無疑的是,醫療專業人士普遍將其視為積極信號,“醫、護、患”多方共贏的時代,是否即將到來?

護士:找到職業發展路徑

深圳《辦法》并非空穴來風。去年6月23日,深圳市通過《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稿,作為全國首部地方性醫療法規在時隔5年后的2.0版,其中一個亮點便是“護士也能開處方”。《條例》第64條提出,“建立專科護士制度。鼓勵護士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參加專科護士專業培訓,取得專科護士證書。取得專科護士證書的護士,可以在護理專科門診或者社區健康服務機構開展下列執業活動:開具檢查申請單、治療申請單等;開具外用類藥品。”

同時,《條例》對“準入門檻”也進行了限制,獲得專科護士證書需滿足3個條件,即具有本科以上護理專業學歷、具有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及2年以上相關專科崗位工作經歷、取得中級以上護理專業技術資格。

處方權具體是指在臨床醫療活動中,被授予開具藥物和相關檢查的權力。今年10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1441.1萬人,其中注冊護士522.4萬人。龐大的護理隊伍正在面臨著愈發多元的醫療服務需求,尤其是家庭醫生制度普及、醫生多點執業推廣等,都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挑戰。“護士無法只做單純的醫囑執行者了,慢病管理、傷口護理、家床服務等是否都仍需要由醫生開具處方呢?”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執行理事長蔡江南認為,在老齡化日趨深化的當下,擁有處方權的護士對大量社區慢病患者群體是利好的,這種改變也是符合發展趨勢的。

“能找到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是‘專科’最大的價值。”在長寧區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任宏取得中德國際傷口治療師資格證已有一年。作為區內首位取得該項認證的護士,她為中心開設的傷口護理門診提供著更專業的技術、臨床支持。“急性期如燙傷、術后換藥拆線、引流管傷口處理等;慢性期如壓瘡、下肢動靜脈潰瘍、糖尿病足潰瘍等,都是居民常見的‘家門口需求’。動輒數小時的奔波對術后,尤其是老年患者很不友好,如果這部分工作能由我們獨立承擔,可以分流不少壓力。”

醫生:“松綁”盤活醫療資源

在許多醫療專業人士看來,護士往往才是患者病情變化的“最早見證者”,甚至有時無法等到醫囑,就不得不進行緊急處理,但沒有法律政策保證的“灰色”地帶,始終放不開手腳。在全球范圍內,這一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不少歐美國家都開放了護士處方權,并有法律法規保障、規范護士的相關操作。”蔡江南說,醫生資源在任何國家都是稀缺的,邁出這一步,勢必可以有效解放一部分醫生的精力,“但任何‘權力下放’的改革在最初都會有阻力,讓一些人覺得不舒服,在法律、技術與社會長期價值觀等方面,都需要把握平衡點。”

“需要關注的是,關于‘護士處方權’的討論其實只涉及少部分護士,即‘專科護士’,但如何定義專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辦主任、上海市護理學會理事長吳蓓雯分享了國外的相關經驗。“以美國為例,職業發展通道從注冊護士、專科護士再到APN(具有高級執業護士資格的護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目前我們所說的‘專科護士’,其實與APN的內涵更接近,即在臨床護理、管理、教育、研究等多領域均有發展,可獨立診斷、治療、處方、指導患者自我管理等。”

在她看來,人員的培訓、資格認證是最亟待突破的口。“各家醫療機構或許都有專科護士,但并非正式認證,跨院不認可。而相關資格認證不由衛健部門下發,需要和護理學會合作。”同時,目前一些專科護士實際僅為“專業護士”,“比如腫瘤科護士多年成長后才能在某個亞專科有一技之長,如果科室里有一半人都是‘專科護士’,就會在管理上產生尷尬。”

確定了“人”,下一個重點是“崗”。專科護士未來可以做什么?“更廣闊的空間應該在基層社區。”吳蓓雯說,隨著互聯網平臺日趨成熟,首先可以由三甲醫院護士下沉提供咨詢等服務,前期應以安全為主,“待成熟后,二、三級醫院護士可提供部分初診服務,如開具專科檢查等;同時社區醫院護士可發展亞健康管理等,在護理服務層面也做好分級診療。”

不少從業者談到,目前其實已有護士在進行類似業務,但只能在后臺輸入醫生的工號。“比起大眾想象中可能造成醫護間微妙的競爭,或許醫生對這一發展趨勢有更迫切需求。”某三甲醫院內科醫生坦言,專科護士認定標準并不低,且執業范圍也在其專業范疇內,讓程序合理化后,也讓醫護松綁,最終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可服務更多患者。

上海:相關試點將于近期出臺

當然,撼動根深蒂固的就醫理念并非易事。去年9月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曾宣布成為“全國首個開放護士處方權的醫院”,然而僅10天不到,便悄悄刪除了該文件。知情人士透露,矛盾點主要在于試點允許護士開具用藥處方,對醫藥流通銷售產生了一定沖擊。

“步子不能邁得太大,慢慢打通各個環節,也讓醫、護、患都有理解適應的空間。”吳蓓雯透露,上海其實近年來也一直在布局相關改革,“市衛健委與護理學會合作,依托護理院校進行培訓,首先將人才隊伍建設起來。”她介紹,如在重癥護理培訓中,包含3個月的理論課程與3個月的實踐教學,“理論課程中,一半時間是來自院校的基礎課,另一半時間則由專委會提供專科培訓。取得專科護士資格證后,即進入了蓄水池。”

同時,本市將優先遴選確有需要、可操作、符合醫療安全的門診先行試點,如PICC靜脈導管護理門診、傷口造口護理等,并積極與醫保部門打通收費,讓護士在后臺也可以在限定范圍內開具檢查等,收費價格與醫生相同。據悉,相關文件政策預計近期出臺,“我們希望能以更完善的細則做好風險規避,邁出穩妥的第一步。”

“雖然患者大多數更依賴醫生,但近年來隨著醫療服務改革、基層服務能力建設,越來越多護士也在工作中也有了顯示度。”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說,對患者而言,可有效節約醫療資源,緩解“看病難”壓力,提供更及時的護理服務,縮短治療時間;對護士而言,能提高社會地位、職業價值,改變“重醫輕護”觀念,最終有助于培養面向基層的高端實用型護理人才,“我相信,在完善相關政策后,規范人員準入、職責范圍、法律責任等,將涌現更多能‘獨當一面’的專科護士,為患者帶來更全面、精細的個體化服務。”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