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社、紅筆桿、常魁星)2024年是長征90周年,新年伊始,1月11日下午3點,紅星閃閃照童心——“長征故事繪本”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宣傳紅色文化傳承,賡續偉大長征精神。這是一場由革命后代、文藝創作者和出版人共擔紅色基因傳承、共論少年兒童紅色教育,注定有著非凡意義的盛會。發布會采取發布會形式進行,河南文心出版社副總編吳月梅主持會議。
文心出版社副總編吳月梅主持會議
“長征故事繪本”叢書主編王南方老師分享故事
《解放軍生活》雜志原主編《軍營文化天地》雜志原副主編、“長征故事繪本”叢書主編王南方老師現場分享了創作這套叢書的緣起與在眾多動人的長征故事里遴選出目前這五個故事的初衷。他說,自己作為一名軍休干部,退休后,一直在發揮著余熱,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創立了兩所少年國防教育訓練營,通過分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輔以心理疏導、行為矯正、軍事訓練等形式,全方位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因此,創作這樣一套給少年兒童閱讀的長征故事叢書的想法,自己也是由來已久;這套書的出版,正是與近些年在紅色出版領域頗有建樹的文心出版社碰撞出的紅色火花。“長征故事繪本”叢書記錄了紅軍長征中流傳的幾個經典故事,之所以在那么多動人的長征故事里遴選出《半截皮帶》《紅軍鞋》《半條被子》《草帽計》《一袋干糧》這五個故事,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故事曾被習總書記提及過,或是在地方考察調研時瞻仰過的革命歷史遺物,還因為這幾個故事是中華民族奮斗史上最閃亮的“坐標”,也是長征最深沉、最重要的“記憶”。
“長征故事繪本”叢書繪畫作者陳金平老師講解插圖
紅軍后人、開國上將宋任窮之子宋京波作為革命后代的代表分享長征故事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耿相新闡述叢書出版意義
“長征故事繪本”叢書的繪畫作者,是來自河南美術家協會,多部軍旅題材和紅色主題的繪畫作品獲鄭州市“五個一工程”獎的陳金平老師。陳老師歷時80多天,完成了近300幅原圖,經過多番篩選,成就了“長征故事繪本”五本書近200幅用稿的最終呈現。 陳老師說,這套叢書在繪制上有三大特點:一是風格寫實,體現了對革命前輩的崇敬;二是畫面簡練,主題明確,以適應青少年的閱讀審美趨向;三是構思新穎,構圖多變。每幅畫的構圖都不雷同。并與文字有機結合,相映成趣,可以引發少年兒童閱讀的興趣。
出席發布會的十多位參加過長征的紅軍后人及革命后代,他們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員、開國上將宋任窮之子宋京波,開國中將歐陽毅之子歐陽海燕,開國將軍裴周玉之子裴靜京,延安老軍工羅坦之女蔣愛麗,特級戰斗英雄鄧仕均之子鄧其平,中共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之子劉玉平,毛主席警衛員李耿成,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孫女李秀玲,原公安部領導陳復生之子陳戩,原總理辦公室主任賀文藻之女賀燕燕,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青年部部長胡山,《紅色追光會客廳》創始人、中共隱蔽戰線后人徐帆,中紅網總編輯江山等。來自北京市朝陽區委紅色基因傳承工作室的人員,承接父輩旗幟、傳播紅色文化已成為了他們的自覺與擔當,“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
紅軍后人、開國上將宋任窮之子宋京波作為他們的代表,現場分享了長征故事。他回憶說,他的父親宋任窮是作為中央軍委干部團的團政委,參加了那場偉大的長征,母親鐘月林也是32名紅軍女戰士之一。他認為,回顧歷史,有太多的往事需要總結和銘記,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必須要有大量的文化著作來記載那段歷史歲月。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耿相新總編輯表示,作為出版人,有責任讓當下青少年知道長征,文心出版社的這套書通過5個小故事,向小讀者呈現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團結奮斗的長征精神,進而傳承光大并賡續這種精神,正是出版意義之所在。今后,將更加積極地承擔文化使命,向廣大少年兒童推出更多更優秀的紅色主題出版物,宣傳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