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姜可齊)2024年3月5日,是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61周年,全國開展了學雷鋒活動,北京市通州區涌現出了救助高齡孤獨老人的事跡。龍年初春的一天晚上,正在回家路上的社工小姜接到一個焦急的來電,“是小姜嗎?我是咱們社區XX餐館的老板,有個老人剛在我們餐館門口摔倒了,我剛把他送到家里,我在老人家中找到了你的電話,老人說你能幫他,你趕緊來看看!”放下電話的小姜心里一陣緊縮,立即聯系了老人所在的玉橋街道及社區“救助管家”,并和同事小劉奔赴老人家中。
摔倒的老人是常叔叔,今年已經87歲了,離異,無子女,獨自居住在老舊小區,老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社工和社區“救助管家”人員趕到老人家中,映入眼簾的是平日里熟悉社區獨居老人坐在床上,面龐略顯苦楚,但依然堅韌地展露微笑,那份不屈的精神讓人動容。在征得老人同意后,社工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他,幫他清點好所需攜帶的證件,踏上了前往醫院的路程。抵達醫院后,社工詳細地向接診醫生陳述了老人的遭遇:“醫生您好,這位老人剛剛不小心摔傷了手部和下巴,麻煩您幫忙看一下,是否還傷到其他地方了。”
骨科醫生仔細檢查了老人的手部,小心翼翼地為他處理了傷口。頜面外科醫生也耐心地查看了老人下巴傷勢,確診只是表皮受損,沒有傷到骨頭。這時,社工才松了一口氣。醫生給出了治療方案:“老人家,您這手部傷口前三天要每天都來換藥,之后可以隔一天一次,口服藥下周一來拿就行。”社工小姜默默記下了醫囑,心中盤算著如何確保常叔叔按時復診、換藥。回到老人家后,他細心地保管好每一張醫療單據,以便后續報銷使用。
幾天后,社工小姜和小劉又一次陪常叔叔到醫院進行第4次換藥。看著醫護人員熟練地為常叔叔包扎傷口,小姜關切地問:“叔,現在感覺怎么樣?傷口還疼嗎?”常叔叔拍拍小姜的手背,感激地說:“好多了,謝謝你們這么照顧我!”在這次換藥的過程中,社工還為常叔叔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為他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這意味著常叔叔從此有了自己的“私人醫生”,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健康出現問題,都有專業醫生提供及時的幫助與指導。
這一舉措是北京市通州區在深化鞏固困難群眾綜合救助幫扶體系的基礎上,構建“救助管家”三級分層服務模式,橫向聯動社會救助職能部門、特殊群體救助單位、社會力量,縱向搭建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救助服務體系,為困難家庭提供精細化救助服務,切實做到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應助盡助。社區關注老人生活起居,建立互助關系,為困難群眾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兜牢基本民生底線,讓困難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自2022年北京耀晨心理健康促進中心承接玉橋街道精準救助項目以來,通過社區“救助管家”了解到常叔叔的情況,社工和社區“救助管家”人員一同前往其家中,發現老人居家環境較差,屋子里垃圾成堆,居家安全上存在風險隱患且不利于健康,需要進行居家環境微改造,室內環境清潔、對裸露在外線路保護等。常叔叔高齡獨居,且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老人的生活質量引起了社工的高度關注。
“常叔叔,是我小白。今天我給您帶來了幾個收納箱,想著和您一起整理一下房間。”社工小姜和小白來到常叔叔家中,并帶來了之前和叔叔說好要改善他生活環境所購置的收納箱,一同整理出干凈整潔的居住空間;三人一邊交談,一邊動手整理,將衣物、書籍、日常用品逐一歸置,廢舊報紙雜志清理出來,不再需要的舊物打包好準備處理或回收。經過一番共同努力,原本雜亂無章的房間變得明亮寬敞許多。“哎呀,這下真是不一樣了,我心里也亮堂多了,太感謝你們了!”常叔叔表達出對于社工們的感謝,看著自己的家變得干凈又明亮,常叔叔非常的開心。
在“救助管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常叔叔進行了慢性病的管理、室內環境清潔、家居物品分類收納、在公共區域安裝了小夜燈、用電安全指引及更換燈具等。社區高度重視獨居高齡老人的居家安全,特地安排專業水電人員上門對常叔叔住所的水電設施進行了全面檢查與維護,確保電路、水管運行安全可靠,徹底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常叔叔迎來86歲壽辰時。社工和“救助管家”人員策劃了一場溫馨的生日慶祝活動,慶祝歲安好,共建鄰里溫情,讓老人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關愛與溫暖。“祝您生日快樂……”燭光搖曳,歌聲動情,常叔叔接過香甜的生日蛋糕時,忍不住紅了眼眶。他已經記不清自己有多少年沒過生日了。 許愿、切蛋糕、吃蛋糕,在歡樂的氛圍中,社工為常叔叔送上祝福和禮物。社工精心挑選的發熱腰帶和護腿用品,既實用又能滿足常叔叔冬季保暖所需,這份心意深深打動了老人。“常叔,知道您冬天怕冷,希望這些能幫您抵御嚴寒,保持身體健康。“哎呀,太貼心了,你們總是想的這么周到!”幾個人彼此聊著家常,聊著過去,說著未來,并叮囑老人一定要保重身體,現場氛圍一片祥和,其樂融融,熱鬧且充滿溫馨。社工與老人合影留念,記錄下生日中最美的回憶。
隨著服務的深入,常叔叔也表達出了生活中另一個不方便的地方。由于常叔叔年紀較大,行動不便,原有的衛浴設施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日常使用需求,尤其是馬桶,既沒有扶手又較矮,對他來說每次如廁都是一項挑戰,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為此,社工小姜與街道、社區“救助管家”進行了深入溝通,提出了對常叔叔家進行適老化改造的建議,經過專業團隊的評估和設計,最終決定為常叔叔購置并安裝一款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安全型馬桶,這款馬桶不僅有防滑功能,還配備了可助力起身的扶手,且座圈高度適中,大大降低了常叔叔如廁時摔倒的風險。本次改造,提升了衛浴設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從而提高了常叔叔的生活品質。常叔叔表示:“你們想得太周到了,我以后上廁所就輕松多了,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
此舉不僅贏得了常叔叔的高度贊賞,更在轄區樹立了關愛獨居高齡老人、優化居住環境的良好典范。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服務,彰顯了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精神內涵,加強設施建設,共創美好生活。
2024年,耀晨社工繼續入戶走訪,了解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期望,整合社會資源,鏈接社會支持網絡,從生活起居、就醫、社會適應等多方面有效介入,為困難群眾提供定制化、專業化的服務,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重拾生活的信心。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措,背后都飽含著社工們的深情厚意與辛勤付出。在未來的日子里,社工們將持續秉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更加貼心周到的服務,書寫更多關愛困難群體的溫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