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新華街道河畔雅園社區走“黨建+志愿服務”精細化治理之路
(記者 ???通訊員 劉晨曦)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6月5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區河畔雅園社區聯合北京市通州區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邀請各公益企業與專家帶領轄區志愿者共同開展了“微公益——端午公益市集嘉年華活動”,弘揚新時代主旋律,探索黨建引領、民主協商、多元參與、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新華街道河畔雅園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公益為切入點,開展黨建引領“四微”服務項目,探索“黨建+志愿服務”的精細化治理之路?,F場設置5個區域,分別為成果展示區、公益服務區、手工體驗區、互動游樂區、文明宣傳區,共計15個特色攤位,為居民群眾送上貼心服務。
在“成果展示區”,河畔雅園社區書記王穎欣向到場居民介紹了本次活動特色攤位與參與企業,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社區各類活動與志愿服務,共同實現從“被動管”到“主動治”的轉變。
為了展現社區治理與服務成效,現場展示了社區日常收集的居民書法、繪畫、手工藝品等作品,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與價值感。社區志愿者們主動擔任作品講解員,為參觀的居民介紹著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公益服務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工作人員為在場的居民朋友們帖耳竇、測量血壓,對大家關心的身體問題進行健康咨詢。醫務人員全程耐心解答,根據不同情況,提出合理的診療建議和治療方案,幫助居民達到健康的生活狀態,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法律咨詢攤位律師與前來咨詢的居民深入溝通,對于居民的疑慮,進行了專業、細致的解答,從人情、法理的角度為居民出主意、解心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轄區居民張阿姨說:“像這樣的活動應該多開展,我感覺咨詢后受益良多。”
轄區愛心企業瀾智書店人員帶領居民動手制作花瓶,變廢為寶。愛心企業HelloMoMo在現場提供免費編發、美甲,面部彩繪,吸引了大量兒童青少年家庭前來參與。面部彩繪攤位工作人員給孩子們畫出了一幅幅生動多彩的小粽子,編發攤位的工作人員會根據小朋友的風格設計不同的發型,工作人員表示能用自己的手藝為大家帶來快樂,感覺很滿足。
在“手工體驗區”,社工為現場的居民示范如何編織五彩繩:“雙鎖結手鏈是這樣編的,先將線繩對折,搓擰,用手指勾起,再穿過......”大家認真看著編織過程,不一會兒,一條漂亮的彩繩就編好了。端午節作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以五彩絲線系于臂,既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佩戴用藥材、香料等填充的香包有助于安神,亦有驅蚊功效,志愿者依次為大家介紹了藿香、石菖蒲、薄荷、艾草葉等藥材,現場又說有笑,居民們一邊重溫端午的傳統習俗,一邊填充香包,當一個個飽滿精致的中藥包被捆扎裝好,整個空間彌漫著清幽的藥香。
為弘揚非遺文化,體驗戲曲魅力,社區工作人員帶領居民進行京劇人物拼圖手工制作,志愿者也協助對戲曲的歷史、特點、分類等知識進行了介紹。經過一番努力,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京劇人物拼圖便在居民們手中誕生了。手工體驗區讓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與居民相聚一堂共慶節日,深度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互動游樂區”,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漢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漢服所展現的優雅古典,讓人深深迷戀?,F場體驗的居民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漢服秀,有居民表示:留下一身飄逸漢服的影像,實在是一種非凡的體驗。
為了滿足居民提出希望多一些互動游樂的需求,活動結合端午節,設置了射五毒、釣粽子的游戲,只見大家屏氣凝神,將手中的飛鏢向張貼著“五毒”畫像的轉盤狀靶子射去,祈求平安、祛除災病。一根竿子、一根長線制成垂釣工具,甩桿下鉤,看誰能將粽子釣到手。這種新潮的玩法,瞬間就吸引了大家前來體驗。
在“文明宣傳區”,垃圾分類齊參與,文明養犬我先行。河畔雅園社區聚焦“關鍵小事”,并結合6月是國家安全生產月,開展了垃圾分類、文明養犬及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社區工作人員向居民科普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講解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還鼓勵社區里的小朋友向家人、鄰居、同學等進行宣傳;通過發放《文明養犬倡議書》等方式,呼吁社區內的養犬居民,定期為愛犬注射疫苗和體檢,外出遛狗使用牽引繩,及時清理狗狗糞便并妥善處置,做合格“鏟屎官”,共同維護社區環境衛生。
在“志愿兌換區”,社區延續了此前備受居民喜愛的綠色兌換服務,“把家里的廢舊物品拿來兌換成綠色植物,兩全其美。”“以閑置可回收的物品兌換綠色植物,既是節約資源,也是置換美好。”參與綠色兌換的居民紛紛表示。
在志愿者招募攤位,社區工作人員呼吁居民加入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細心介紹可以參與的服務內容、時間累計方法、激勵措施等。不僅宣傳了志愿服務精神、擴大了居民對社區志愿服務的知曉率,還充實了社區志愿服務的力量,為以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此次公益嘉年華活動在滿足居民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實現了需求和服務的有效對接。河畔雅園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和橋梁紐帶作用,以“微”治“大”,把治理觸角延伸到“末梢”細處,聚焦群眾實際需求,整合社會資源,讓公益服務與群眾需求實現“雙向奔赴”,讓社區更具活力、更有溫度,群眾更有獲得感,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新篇章。